安庆时讯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大别山里的实干家——记“张富清式最美建行人”安徽分行陈志鸿
2025-05-09 16:34

五年时间,深耕大别山,跑坏3辆车子、行程超10万公里,足迹遍布24个乡镇、180余个村(社区)、千余家经济实体,授信市场主体超500户、贷款投放量超20亿元,各项贷款不良率仅0.19%……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这一串串数字,印证了陈志鸿的不易。建行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支行行长陈志鸿,建行第四届“张富清式最美建行人”获得者,五年时间深耕大别山区,用脚步丈量崎岖的山路,用实干与拼搏书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华丽答卷,生动诠释了“张富清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他的努力下,岳西支行五年间极大地助力了地方乡村振兴,让岳西县形成了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三大主导产,更使得金融之光在大别深山熠熠生辉。     

“银政携手”成就“编外干部”

九山半水半分田,岳西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深处,曾一度是国家扶贫重点县。2020年夏天,初到岳西支行的陈志鸿,面临的不仅是业绩的压力,更有一道无形的“心墙”——当地人对发展的犹疑。

“山窝窝里,路难走、钱难挣,能守住摊子就不错咯!”行里的老员工们对这个新来的行长表示疑虑。“事在人为,不能干等着。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政策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战略高歌猛进,只要肯琢磨、肯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摊子肯定会越干越大。”面对大家的疑虑,陈志鸿眼神坚定。

一头是国家直接管控的大型银行,一头是国内再普通不过的纯山区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怎样构建起两者间的良性循环?

陈志鸿铺开岳西地图,红蓝标记交织成网,从政府科局到田间地头,从行业协会到村委农户,24个乡镇、180余个村(社区)、千余家各类经济实体,陈志鸿带着团队开启“地毯式”走访,摸清市场真实情况及金融需求。

“别的行都不敢贷款给我们,但是建行贷了,而且一贷就是4900万元。感谢陈行长。”岳西是传统的瓜蒌之乡,县内瓜蒌企业常常因收购资金短缺而被迫“打白条”,瓜蒌产业发展始终难有起色,徽岳记公司是个典型。  

每年一到瓜蒌子收购高峰期,近千家供应农户都需现金结算,资金缺口极大,企业即便手握大单,也会因资金压力不敢承接。“资金周转困难,更致使我们面对援疆项目大单时,迟迟不敢签约。”徽岳记公司总经理朱德毅说。   

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又是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周转居然也这么难?了解徽岳记公司困境后,陈志鸿把办公桌搬到企业生产线上,结合实地走访和深入沟通,争分夺秒研究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千户农户”的供应链方案,4900万元的供应链金融支持应声落地,难题顺利解决。

在陈志鸿及其团队的帮助下,截至2024年底,徽岳记公司已成为岳西县内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将生产基地搬到了新疆,拥有员工超2200人、种植基地面积超4万亩,带动上下游及县内外农户就业超4000户、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

这场“破冰行动”让建行在当地扎下了根。随后的几年里,陈志鸿带领团队持续开展金融助力岳西县“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行动,积极探索县域金融发展的新路径。和美乡村建设、河道清淤治理、高山黑猪养殖……在陈志鸿及其团队的支持下,该县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铺就了一条“银政携手的高速公路”。   

五年间,陈志鸿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带头干、肯吃苦、勤思考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信任,成为岳西县招商引资的“编外干部”。

当被县领导问及为何选择扎根乡村时,陈志鸿淡然一笑:“我是从乡村走出来的,这里有我的根,我干金融工作就是为了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朴实的话语触动了所有人,也让他顺利摸清了县里的金融需求。

“链式思维”催生“乘数效应”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思想。”这是陈志鸿五年间始终践行的理念。他深知,要想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大旗扎稳在岳西,唯有躬身入局方能破局。

走访企业300余家、农户1200余户,搜集整理全县家庭农场清单、规上企业、科创企业名单,梳理能批量获客的“关键人”“关键平台”,探索推进“圈链群”特色服务。五年来,陈志鸿下沉服务重心,持续深耕产业链及上下游客户,坚持与主管部门对接,进行“无球跑动”寻找机会。

在深度调研中,陈志鸿发现传统金融服务存在“断点式”供给弊端。作为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指定的首位服务产业链发展的“资金链”链长,他主动担当作为,构建起“三维联动”机制,纵向打通“政府-企业-农户”信息壁垒,横向串联“种植-加工-销售”产业环节,深度搭建“银行-保险-担保”服务矩阵。

在一次走访岳西县来榜镇月形山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时,陈志鸿了解到,当地黑猪养殖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但也存在缺少担保手段和风险化解能力的现实问题。

为精准适配建行相关信贷产品,有效满足其信贷需求,他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将融资期限与企业生产周期灵活匹配。纵向维度上,他帮助客户对接农业部门,争取上级农业站的相关黑猪养殖技术指导,规避养殖风险;横向维度上,协助贯通产业链条,为黑猪生态养殖、产品销路、冷链运输等提供方案、路径。

此外,陈志鸿带领团队协调、沟通国元保险、省农担等金融机构,创新构建“银保担联盟”服务矩阵,既通过多方增信破解抵押担保不足难题,又同步建立保险收益承接机制,形成风险缓释闭环,系统性化解担保手段、成本风险、融资期限等痛点。

银保担三方协同的创新实践,不仅成为“三维联动”机制服务特色产业的鲜活注脚,更进一步推动当地黑猪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后,陈志鸿创新总结出“一套机制共商发展、一张网格服务全域、一圈引流金融活水、一链跟进三产融合、一平台助力乡村治理”的“五个一工作法”,为农村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融“毛细血管”,为其他县域支行提供了样板。

如今,岳西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背后,都有建行定制化服务的身影。这套“链式思维”已催生出“乘数效应”。截至2024年底,岳西县形成了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走在安庆市前列,其中茶叶、蚕桑、蔬菜的年产量分别超过安庆市的40%、65%、20%,尤其茶叶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15万茶农人均收入超5000元,“岳西翠兰”更是跻身全国名茶行列。

“育在一线”点亮“服务火种”

1家营业网点、27名员工,如何服务24个乡镇180余个村(社区)?陈志鸿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火种”。

为不断提高内部治理效能,精准育才,陈志鸿在行内采取“2+2”培养模式,即建立“职业导师+业务导师”双导师工作机制,带动员工多岗位历练、复合型成长。  

双导师中的职业导师由支行班子成员担任,陈志鸿自己也是导师团的一员。通过日常座谈、定期沟通交流、规划职业发展等方式,推动新员工角色转变。青年员工陈玉霞的蜕变就是陈志鸿精准育才的案例之一。

从内向的柜员到独当一面的网点负责人,陈玉霞的成长路上总有陈志鸿的身影。“以前我以为银行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毫无新意与价值。直到陈行长为我职业生涯用心规划、指明方向,我才看到了自己职业生涯更多的可能。”岳西支行网点负责人陈玉霞说。

陈玉霞对2020年那个关键转折点记忆犹新。那时,已入行九年的她,辗转于柜员、大堂经理等多个岗位,难以寻觅到自身价值的真正支点,内心满是迷茫与困惑。

了解陈玉霞的困惑后,陈志鸿为她量身定制“培养规划”。先从个贷业务切入,在房地产信贷的黄金时期,陈玉霞得以充分积累实战经验,迅速提升专业能力。而后又借助“乡村振兴轮值副行长”机制,将她推向广阔的田间地头,开启全新的挑战与成长之路。

“记得第一次去黄尾镇云峰村,环境很陌生,面对朴实的村民,我紧张得说不出话。陈行长看出了我的局促,让我先观察他如何与村民拉家常。从茶叶的收成,再自然而然地聊到资金需求。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我茅塞顿开,原来银行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陈玉霞回忆道。

为深度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在能量,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价值,陈志鸿大胆创新,对队伍进行优化重组。他组建了由三位班子成员为团队负责人的下乡团队,以村镇为单位挂图作战,以“1+1+1+N”的服务模式,即班子成员+客户经理+客服经理+综合服务,整镇推进、整村驻点、整业推广,逐渐织密织牢服务乡村振兴的网格。

针对乡镇金融人才缺乏难题,陈志鸿率先在岳西乡镇推荐支行骨干人员挂职乡镇金融副镇长、副书记,这一做法被当地政府推广。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岳西县财政局副局长储小波评价说,陈志鸿是“田间地头的实干家”,他做好“传帮带”、“育在一线”点亮“服务火种”,良性建设团队,为今后岳西县支行高质量发展及金融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截至2024年底,岳西支行为累计授信该县内各类市场主体超500户,贷款投放超20亿元;各项贷款不良率0.19%,位居系统前列。陈志鸿任职以来,岳西支行员工绩效连续两年达到封顶水平,3名员工被提拨为网点负责人,2名员工荣获总行表彰,其个人更是荣获2023年全国三农人物提名奖、总行五一劳动奖章。  

安诗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