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再生稻育秧的好时节,桐城市孔城镇种粮大户抢抓农时,利用温控大棚育秧,比往年早10来天。大棚育秧质量可控,跑好了早稻生产“第一棒”,为春耕生产夯实了基础。
3月16日,在孔城镇长发种植业合作社,一条育秧流水线马力全开。工人们将育秧盘放进机器,自动添加基质、浇水,催好芽的稻种喷洒在基质上,最后再覆盖一层基质。新建的温控大棚派上了用场,制作好的秧盘被有序运入,一一摆放整齐。孔城镇农技员亲临现场,仔细查看种子催芽、育秧盘制作等,就育秧棚内湿度、温度调节等提出指导意见。
孔城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技术员丁俊贵指出,秧盘保湿至关重要,保湿诀窍在于喷灌,早上喷一次,晚上喷一次。他还提到,充分利用后期的光热资源,可提升再生季产量,每亩增产可达200至300斤。
“秧好一半稻”,通过温控大棚育秧,合作社提前10多天播种,栽插秧苗也相应提前,延长再生稻的生长期,为头茬稻的高产和二茬稻的萌发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大棚育秧还能节约种子、提高育秧效率,降低育秧成本。据悉,长发种植业合作社的再生稻育秧可栽插3000亩,一个月后即可下田机插。
余大国 吴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