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捕政策实施以来,桐城市嬉子湖镇渔业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渔民富、生态美”的特色振兴之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兜底保障、拓宽就业渠道、人居环境整治,绘就强村富农新蓝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产业转型升级,集体经济实现“提档升级”。渔业村有集体水面1300余亩,曾因养殖技术落后,效益低迷,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在党支部书记叶何海同志的带领下,渔业村主动对接渔业协会,构建“党支部+渔业协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在水产养殖基础上,链接水产品加工、水上旅游,下好水产业“一盘棋”。2024年销售水产品达到180万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跃升至60万元。
社会保障兜底,渔民生活实现“衣食无忧”。解决退捕渔民后顾之忧,渔业村落实退捕渔民安置补偿政策,2024年发放补偿款 89.3 万元;申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惠及全村290名符合条件的村民,到龄人员每月领取220元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开展禁捕退捕渔民帮联走访工作,对 102 户退捕渔民实施“一对一” 结对帮扶,解决生活难题。通过 “政策保障 + 精准帮扶”双轮驱动,彻底消除渔民转型期的民生痛点,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
拓宽就业渠道,渔民上岸实现“稳岗增收”。渔业村党支部为退捕渔民建立就业供需平台,着力构建“三公里”就业圈,落实20余户渔民就业难问题。同时解决周边村民季节性用工30余人,年增收0.8万元,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渔民既端稳 “生态碗”,又捧起“致富碗”。
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渔村实现“华丽变身”。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开展水岸同治、一体推进,将河湖“清四乱”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申请专项资金+村集体垫资+村民自筹方式,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完成渔业村中心村和美乡村建设工程,完成改厕66户,建设污水治理终端,彻底根治黑臭水体。
从“捕鱼为生” 到“养水致富”,从“传统渔村” 到 “生态景区”,渔业村的华丽蝶变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渔业村党支部将积极推进“宜居桐城”行动,号召大家做到“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充分带动广大群众齐参与,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渔村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安 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