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桐城市青草镇中楼村老年活动中心的小院里,73岁的张大爷捧着当天的报纸,慢悠悠地走进养老服务站,关切地向棋友老李喊道:“老李,今天报纸上说要降温,你可得多穿件衣裳!”服务站里,几位老人围坐在藤椅旁,戴着老花镜认真读报,护工小桂适时递上热茶,这是中楼村“老有所养”的日常剪影。
“血压136/85,比上周稳多了!”服务站内,村医边记录数据边叮嘱王阿婆。这个20平方米的服务站,既是健康监测点,也是老人们的“话疗室”。王阿婆笑着拍拍电子血压仪:“这机器灵得很,比城里儿子催我去医院还勤快!”墙上“慢性病管理表”记录用药提醒,老人们互相监督吃药。
图书馆里,村民老汪正对照《水产品加工技术》记笔记。“现在搞加工,老传统要保留,也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技术和新渠道,生意才能越做越好。”他深有感触地说。角落的书桌前,留守儿童小蕾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辅导下埋头写作业。“爸妈在外打工,这里就是她的‘第二课堂’。”志愿者介绍,图书馆年均借阅量超500册,农业科技类最抢手。
“将军!”随着一声脆响,棋牌室爆发出喝彩。70多岁的老村长用“卧槽马”绝杀对手,围观的老伙计们七嘴八舌复盘。文化活动室里书法班上,退休教师黄老挥毫写下“桑榆未晚”,墨香弥漫整个房间。另一边,李阿姨们的旗袍队正排练《茉莉花》,绣花扇随着歌声翻飞。 日间照料室是针对独居、空巢老人设置的,配备智能护理床和专业护理人员。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务工,他感动地说:“母亲白天在这里有人照顾,我在外打工安心多了。”
中楼村老年活动中心创新“医养结合+文化滋养”模式,编织情感之网。中楼村党支书记桂亚东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互助养老机制,让更多年轻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把老年活动中心变成全村老年人的“幸福加油站”,真正实现“夕阳无限好,幸福在中楼”的美好愿景。
黄健生 桂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