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孔城镇砂岗村最近有件暖心事。一起困扰村民张某与赵某多年的一万多元工程款纠纷,在“六尺巷调解法”介入下圆满化解。
这笔债务源于数年前的厂房建设工程。张某为赵某施工后,赵某拖欠工程款多年未结清。张某多次催要无果,赵某长期在外,沟通不畅让矛盾逐年累积。今年6月张某报警后,民警通过电话联系赵某,其承诺7月还款,但双方的信任已濒临破裂。
村民组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主动介入,以“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围绕“听、辨、劝、借、让、和”六字诀展开调解。他先劝赵某,再安慰张某。由于双方信任崩塌,调解一度进展缓慢,但在一次深入沟通中出现转机。该负责人借“六尺巷”典故劝道:“古人说‘让他三尺又何妨’’,今日虽不讲让地,但可讲让一步、宽一心。你们一个在村里不易,一个在外打拼也难,互相体谅,事情就能解决。”真诚话语打动了双方。赵某承诺分期还款,张某也当即应允。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最终心平气和地化解。
这一案例是砂岗村深入推广“六尺巷工作法”的缩影。“六尺巷调解法”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情怀。它在化解矛盾的同时,也让村民找回了邻里间的温情与信任。
徐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