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匀、光照足,稻子长得格外好!”桐城市唐湾镇蒋潭村的稻田里,正在劳作的村民李大爷抹了把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他随手掐下一根稻穗,“瞧这稻子,颗颗饱满,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蒋潭村地处大别山余脉,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和绿色种植技术,有效提升了稻米品质与产量。如今,这片稻田不仅是村民的“粮袋子”,还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观赏拍照,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随着丰收的号角吹响,蒋潭村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传统人工收割与现代化机械作业交织,奏响了一曲独特的农耕交响乐。在一片稻田深处,几位村民沿用传统方式收割水稻,有人挥镰收割,有人摔打脱粒。而在另一片开阔田块,几台小型收割机正高效作业,马达轰鸣与人工收割声交织,勾勒出乡村振兴中“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图景。“能机械就机械,该人工就人工,我们蒋潭人不丢老手艺,也敢用新家伙!”该村负责人表示,这种“因地制宜”的收割方式,既保障效率又留住农耕文化的根。此外,该村还组织“稻田收割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农耕文化与丰收喜悦。
丰收的稻子,不仅带来粮食的富足,还催生产业链。经过精加工的“山親大米”带着阳光的味道走向全国,而“稻田观光+农耕体验+农家美食”的特色旅游套餐,更让游客在炊烟袅袅中品味乡愁。这种“一粒米撬动多产业”的发展模式,正是桐城山地特色农业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把‘稻花香’变成‘旅游热’,让村民的腰包更鼓!”蒋潭村党支部朱爽书记描绘着蒋潭村的未来。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丰收的喜悦正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汪婧 潘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