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时讯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安庆东部新城新河被发现为北宋古运河遗址
2018-03-05 21:43 来源:安徽网作者:蒋六乔

安庆东部新城,原来有一条臭水沟经过疏浚整治,已成为市民休憩、散步、拍摄的好去处,尤其是河上连接两岸的各种桥梁,是东部新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但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湮没,对这条河流命名出现了混乱,有叫新河,又叫康熙河。近日著名文史学者、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考证,这条河流是建于北宋年间的古运河遗址,完全可以申报文化遗产。

 汪军考证后发现,安庆千年古运河,自三矼桥——康济河——菱湖——斋墩桥——上新河——白泽湖、秦潭湖水系——长风港——下新河至长江,现在东部新城重新疏浚整治的河道,是古运河上新河段,非康熙河,康熙河亦是康济河所误,康济河因临近江畔小南门(康济门)而得名。

长江安庆下游约二十公里处的长风沙,即春秋时代吴楚大战之鹊尾渚,具体方位在今破罡湖入江口与拦江叽古炮台遗址之间地带。长风沙附近的太子矶、乌龟矶、拦江矶是长江有名的三处礁石群,该段江面礁石众多,激流险滩,触礁沉船事故频发,有魔鬼大三角之称。唐代以前长风沙洲已形成街市,供来往船舶停泊过夜,街市庙宇众多,有将军庙、大王庙、药王庙、岳王庙,船主出发前在此祈祷平安,李白、陆游都有诗写到长风沙。

北宋年间,江淮制置发运使周湛在长风沙北岸开掘运河,以避长江航行礁石之险。《宋史列传第五十九周湛传》有记载:“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民国《怀宁县志》亦有记载:“按五代晋时南唐发运使周湛作新河,以避拦江罗汊二矶之险。”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北宋天禧二年(1018)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非《怀宁县志》记载“五代晋时南唐”时期人。由于汛期江水经常通过运河漫溢两岸,造成水患,明正德年间堵塞了此条运河。

清代康熙年间,安庆知府张楷“以皖江东下十三矶汹激,舟行危险”,请于安徽巡抚梁世勋,在废弃的北宋周湛运河故道重开运河。据民国《怀宁县志》记载,张楷此举得到官府上下高度支持,两江总督赫寿、安徽巡抚梁世勋、安徽布政使张圣佐、安徽按察使朱作鼎纷纷捐款。张楷开掘了菱湖水系斋墩桥至白泽湖、秦潭湖水系秧草沟的上新河段,六百余丈,菱湖南端有康济河在三矼桥通长江,“引江水入长风港”。康熙丁酉年(1717),新任安徽巡抚李成龙捐款二千金、米七十余石,“复命楷督工接浚下河出江”,“罗塘洲引长风港水东出江”,此段为下新河段。上、新河贯通后,还是出现了北宋周湛运河的老问题,“江潮浸刷,田庐为患甚巨”,于是又在运河两岸筑堤,“居民稍安乐利矣”。

自北宋至清末,这一条运河一度是长江航道,航船为避太子矶、拦江矶礁石之险,绕行这里,新河两岸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运河文化是东部新城文化之根。汪军建议,应大力挖掘古运河文化内涵,为东部新城建设注入历史文化元素,恢复运河两岸商业规模,重现昔日繁荣景象。

热门推荐